当前,“先消费后付款”已成为众多消费者在购物时青睐的一种新颖支付手段——消费者无需支付一分钱即可下单,且无需通过面部识别或输入密码,便能静待商品送货上门。然而,这种便利的购物方式也带来了一些争议,“不小心点击即完成下单”“开通简单但取消复杂”等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讨论。
默认首选还无需密码
支付便捷反成负担
肖女士不禁感叹,尽管她并未进行网购,家中却意外收到了四五件快递,原来都是女儿不小心点击下单所致。她回忆起,自己似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启了“先消费后付款”的服务,尽管如此,由于小额购物无需密码验证,她觉得这样操作很便捷,便未曾将此功能关闭。令人惊讶的是,仅有六岁的女儿在玩手机时,竟然利用“先消费后付款”的方式,将购物车中的商品进行了订购,而且这些商品中还包括了鲜花等无法退换的物品。
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检索到,众多网友披露了家中长辈或幼童因启用“先享后付”功能而误买商品的情况。其中,有网友透露,因支付环节“0元购”的广告语误导,家长误以为商品系无偿赠送,于是大量采购,直至被扣款方才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市民在寄送退货快递时常常表达不满,指出家庭成员因误用“先消费后付款”功能而购买了过多商品。槐荫区某快递站点的工作人员透露,对于部分未购买“运费险”的商品,市民还需额外承担运费。
大三学生小孙透露,他对“先消费后付款”这一功能开始感到不满。“在购物时看似省心,但到还款时却感到心痛。”他表示,除了操作失误带来的不便之外,自启用“先消费后付款”以来,他的月均购物开销平均增加了二三百元。“每次结算时,‘先消费后付款’总是默认选中。”我本意只是想浏览一下最后的折扣信息,却不慎操作失误,误点了购买,结果造成了额外的开销。”小孙如此说道。
记者在调查各大购物及消费平台时发现,诸如京东、淘宝、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普遍推出了“先试后付”的支付方式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这种“零元免密下单,满意后再支付”的模式让消费者得以免费试用商品,但在实际购物过程中,却有不少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“被割的韭菜”。
开通“丝滑”关闭难
还可能影响“信用积分”
小孙表示,他原本打算关闭这项功能,却因尚未完成的订单而未能如愿。他提及,相较于“无感”功能的开通步骤,“先用后付”功能的关闭过程显得尤为复杂。
记者在多个平台进行测试,发现只需在支付页面直接点击“先享后付”或“0元购买”等选项,即可开通此支付方式。完成首次购买后,平台通常会自动将“先享后付”设置为下一次购物的默认支付选项。
取消此功能需浏览多个页面,通常需要经过4至7个步骤。以淘宝为例,消费者需依次进入“我的淘宝”、“设置”、“支付”、“先用后付”等环节,选择“关闭服务”或调整“设置先用后付为优先支付方式”,方能实现功能的关闭。
记者在下单之后,便立即着手尝试关闭这一功能。然而,由于尚有未完成扣款的订单存在,系统反馈称关闭申请已被提交,并要求等待所有订单扣款完毕后方可进行功能的关闭操作。
众多年轻人苦于寻觅关闭该支付途径的途径,更遑论让长辈们能够操作。小孙如此表示,尽管关闭流程并不繁琐,然而诸多选项的入口却相当隐蔽,以至于在社交平台上,关于“如何关闭‘先用后付’”的教学文章屡见不鲜。
根据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,在2024年双十一购物节短短不到三周的时间里,平台接收到的关于“先消费后付款”模式的投诉已突破200起。到了2025年3月14日,这一数字已累计超过11,000条。在这些投诉中,用户普遍反映的问题包括默认开启免密支付、退货流程繁琐、取消功能操作不便等,这些问题成为了投诉的热点。
记者在多个购物平台的“先试后买”功能开启页面观察到,用户协议的字体较小,操作按钮也较为隐蔽,很容易被消费者忽略。众多消费者在未认真阅读的情况下就点击了确认键,对于“先试后买”可能存在的风险一无所知,直至遭受了经济损失。
购物平台的“先消费后付款”功能与信用评估无关,但确保扣款通道顺畅是必须的,建议在购买前核对扣款顺序。一位客服人员指出,鉴于该功能依托于第三方金融机构,消费者在使用时仍需注意可能出现的逾期及信用风险,一旦后续扣款未能成功,消费者可能需要承担逾期费用,并可能遭受平台信用积分的减少。
“甲之蜜糖,乙之砒霜”
消费者应谨慎选择
“所谓的‘先消费后付款’这种支付手段,实则需全面审视其利弊。”电商从业者王一宁指出,作为一项新兴的支付手段,“先消费后付款”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高效率的服务体验。与此同时,对于商家而言,“先消费后付款”的模式能有效吸引更多消费者,缩短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时间,进而提升销售业绩。然而,支付过程中存在潜在风险,取消操作相对繁琐,甚至可能导致商家退货率上升,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。王一宁如是说。
陈音江,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,在接受采访时指出,“先消费后付款”这一新型支付手段,显著提升了支付的自由度和购物的便捷性。然而,若想借助这一模式有效 *** 消费热情,核心在于必须向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商品和卓越服务,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满意的购物体验。
中国消费者协会在《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》中,曾对“先用后付”模式可能存在的风险发出警告,指出该模式可能诱导消费者过度消费、隐藏关键信息以及解约过程复杂等问题。同时,多个地区的消费者协会也对此功能发布了消费警示。
丁富尧律师指出,平台不得通过默认勾选等手段误导用户启用相关功能,同时应提供简便的关闭途径,确保消费者在充分了解信息的基础上,能够自主作出决定。根据去年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》,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。商家不得采用武力、恐吓、拘束个人自由等手段,亦不能借助技术手段,强制或变相强制顾客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,亦不能阻碍或限制顾客选择其他商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。
丁富尧提出,消费者在采用“先消费后付款”的支付模式时,需持谨慎之心;他们需深入理解逾期支付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与风险,评估自身的还款能力,以免因疏忽大意而损害个人信用记录。
本站拼多多助力资讯平台已成立2年,主要围绕拼多多助力、砍价、互助、帮砍、快速完成多多助力活动技巧等资讯,帮助广大爱好者快速掌握多多助力砍价的秘诀,能够轻松自如地成功完成助力活动。本站温馨提示:助力有风险,互助时需谨慎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