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“程序人生”,由王晓曼整理,并已获得36氪的授权予以发布。
许多人或许都曾接到过“能否帮我点击一下,方便吗?”或者“轻轻一点,你的好意我会记得”这样的拼多多链接,这些信息可能是由亲戚、友人、同僚、客户甚至陌生的客户所发送。同时,也有不少人在过去曾经分享过这样的链接。
那么,究竟有多少人成功砍价获得了免费商品,或是成功提现了呢?恐怕未能如愿的人数远超成功者,多数最终都无疾而终。然而,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刘律师却与众不同,作为一名法律专业人士,他敏锐地意识到了消费者权益遭受侵犯的问题,并毅然决然地拿起法律之剑,捍卫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今年三月,和众多人士一般,上海某律师刘某接到了同事转发的一条拼多多“砍价免费领取”活动的链接。出于好奇,刘律师随即在拼多多上挑选了一款手机,加入了这一“砍价免费领取”的促销活动。
刘律师依照页面上的指引,频繁地向微信中的朋友转发链接,随着转发次数的累积,拼多多页面陆续显现出诸如“你砍价领先,将率先完成”、“专属幸运宝刀奖励”、“最佳手气”等字眼。他对此深信不疑,甚至不惜花费9.9元购买了拼多多APP中的“加速礼包”。
尽管按照提示进行了多次操作,屏幕上却始终弹出“你的进度领先99.99%的用户”、“免费拿仅差百分之00.9”、“预计再邀请2人,直接免费拿”等提示信息。即便按照提示“邀请2名好友”进行了多次尝试,结果依然未能成功砍价,手机也没有真正实现免费获得。
刘律师在尝试了该平台的其他产品后,遭遇了相同的境遇。他依照提示进行操作,分享链接,邀请朋友,完成指定任务,但结果却如出一辙。尽管他不断接近砍价成功的临界点,却始终未能真正实现成功。平台依旧显示还差0.9%的差额。
刘律师参加拼多多“砍价免费拿”活动页面
刘律师指出,拼多多涉嫌故意误导消费者,通过数据造假、信息不透明、规则模糊不清等手段,诱导消费者为其带来流量和点击,这种行为违背了诚信原则,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。拼多多借助人性的弱点来达成营销目标,不仅浪费了消费者的宝贵时间,还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。
刘律师已将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,即拼多多运营方,告上了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。起诉书中指出,“砍价免费拿”这一活动在寻梦公司的电商平台上备受关注,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纷纷下载并注册成为“拼多多”的用户。
一方面,需提醒消费者,虽然很快就能实现免单或获奖,但最终那微小的差距却常常成为难以跨越的障碍;另一方面,砍价页面频繁展示xx万人免费获得该产品的信息,然而,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以及获奖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往往难以得到验证。虽然确实有少数用户成功领取,但数量寥寥无几,且他们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。
刘律师在起诉拼多多的过程中,所提出的请求包括:通过司法手段促使寻梦公司披露“砍价免费拿”活动的详细规则,这些规则涵盖了用户砍价价格的计算方式、完成任务的奖励标准以及砍价排名的相关规定;公开该活动中已发放的3006部某品牌手机的详细配送记录;退还刘律师支付的服务费用9.9元,同时要求赔偿其经济损失500元以及合理的开支1000元。
2021年3月31日,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向各方发出了审查起诉材料的正式通知。
网友们对这一行为大多拍手称快,但也有网友持不同看法。
网友@有态度网友表示:正义之士终于挺身而出,对拼多多提起诉讼,然而众多虚假广告却未见一同被诉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网友@紫穗花:大力支持双手双脚赞同支持
网友@忘川-秋水仙素表示:我全力支持刘宇航律师,这样的砍价活动注定无法成功,反而让许多帮忙砍价的朋友白白浪费了人情,这种活动实在太过分了。应该立即停止举办此类活动。强烈支持!
网友@浅浅情水:玩不起就别玩!
网友@妖版朱丽叶感叹:拼多多这次遇到了一个既认真又精通法律的对手!为律师们加油鼓劲吧!
网友@猫大人公益:自己砍不了怪别人?还要起诉,笑死我了!
4月6日下午,拼多多客户服务官方微博对此次诉讼作出回应,转发公司法务总监的消息表示:本次“砍价免费拿”活动确实存在,并且已经成功发放了709万件商品。
参考链接: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本站拼多多助力资讯平台已成立2年,主要围绕拼多多助力、砍价、互助、帮砍、快速完成多多助力活动技巧等资讯,帮助广大爱好者快速掌握多多助力砍价的秘诀,能够轻松自如地成功完成助力活动。本站温馨提示:助力有风险,互助时需谨慎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